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图片新闻

转型种植海鲜菇 创新铺就致富路

  • 发布日期:2012-02-13 09:06
  • 浏览次数:
  • 录入人:嘉祥信息录入员
  • 信息来源:维护机构

在满硐乡西南部与巨野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嘉祥县利佳食用菌有限公司,这是满硐乡徐村村民徐海灵专门生产海鲜菇的公司。

徐海灵原来在满硐乡肖氏山开山锯石,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10,县委、县政府发出对南部山区实施封山禁采的号令后,徐海灵感到没有了往日的滋润,因为他开山锯石的肖氏山就在被封之列。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奈,认为以后不开山、不锯石就没有活路了,就没有经济来源了。满硐乡党委政府了解到他的思想状况后,多次派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引导他认清形势,顾全大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寻找新的致富门路。满硐乡组织他和其他一部分开采户到福建省顺昌市考察海鲜菇种植情况。在福建,满眼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他心旷神怡,充满了遐思,思想上受到了很大触动:人家也有山,为什么保存得这么好?我们也有山,却为什么开采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人家没山照样能致富,为什么我离开山就不行了?他痛定思痛,认识到自己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只要跳出“靠山吃山”的误区,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新的发家致富之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徐海灵又多次南下福建,对海鲜菇种植项目进行考察论证。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类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它无污染、无公害,有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强身健体。因此,很受消费者青睐。他决定上马海鲜菇种植项目.

徐海灵计划投资400万元,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他已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在满硐乡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流转土地10,建设库房14,新上变压器1台及其他辅助设备。海鲜菇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过高过低都会导致体态畸形,价格上不去。第一批海鲜菇因为温度掌握不准,他一次就赔了40多万。“吃一堑,长一智”。为此,徐海灵加大了科技投入,新上了菌种房、培养房,对海鲜菇的繁育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培养。经过多次摸索,徐海灵终于熟练掌握了海鲜菇的种植技术,形成了菌种房、培养房、库房室、出菇房、包装车间一条龙生产线。公司拥有库房14,每个占地面积100多平方,一个库房可容纳8层海鲜菇“营养基”,一个100多平方的库房,可发挥900多个平方的作用,一个库房相当于1.5亩土地,大大利用了有效空间。公司每天可生产海鲜菇1000多斤,多时达到2000多斤,以每斤8元的价格对外批发,月纯收入近3万元.海鲜菇市场行情看好,市场价达到15元左右,远销到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徐海灵雇佣了周边村庄20余人在他的公司里从事海鲜菇的培育、采摘等工作,月工资1300余元,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面对未来,徐海灵充满了自豪和希望.他说,致富的道路确实很多,解放思想是关键。以前,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挣个几万元,现在一年能挣30多万元,工作还轻松,比过去强多啦!(郭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