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舞出健康文明风
- 发布日期:2013-12-05 09:18
- 浏览次数:
- 录入人:嘉祥信息录入员
- 信息来源:维护机构
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把纸坊镇隋庄、青山两个村紧紧连在一起,这条大街被两村的群众天天打扫得干干净净。
吃完晚饭,洗刷完毕,纸坊镇隋庄村的朱代娥就来到村中宽敞整洁的南北大街上,打开音箱,等待姐妹们来跳广场舞。
明亮的街灯亮起来,铿锵的音乐响起来,姐妹们陆续从家中赶来了。大家站成两排,身着统一的舞蹈服装,戴着雪白的手套,脖子上挂着印有自己照片和名字的胸牌,沐浴着柔和的灯光,踏着整齐的节拍,开始翩翩起舞。举手投足,收腹提臀,伸缩自如,整齐划一,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舞蹈队。家里的老大爷老大娘听到音乐,也领着孙子孙女,来看媳妇姑娘们跳广场舞。看到儿媳妇在队伍里跳得兴致勃勃,60多岁的谷大娘喜得合不拢嘴。
说起这支舞蹈队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哩。今年50岁的朱代娥过去一直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同时还伴有腰疼和腿疼,不知吃了多少药,打了多少针,做了多少次理疗、电疗,钱没少花,就是不见效果。去年3月,有人告诉她,跳广场舞可以治疗颈椎病,不妨试一试。城里姐妹们优雅的身影、曼妙的舞姿、开心的笑容深深地吸引了她,她投入地学起来。感觉学得差不多了,就在家里跟着视频跳。跳了一段时间,她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朱代娥家里铿锵有力的音乐声吸引了李美菊、王敏卫等人,她们就跟着她学,时间一长,她们也感觉到了广场舞给她们带来的舒心和快乐。就这样,这支队伍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7人。
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农村姐妹加入到跳广场舞的行列中,她们把队伍转移到大街上去跳。一开始,村里的姐妹们对这“城里人的东西”感到既新鲜又陌生,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去学。尽管朱代娥她们做了不少工作,但人员并没有增加。广场舞能否在隋庄村推广开来,成为她们当时最担心的问题。
去年4月,县教体局驻隋庄村工作组来到这里,了解到了朱代娥她们的心思,隋庄村“第一书记”刘玉霞带领工作组全体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妇女们学跳广场舞。工作组先后6次从县城盛世花园请来专业教练教授广场舞。慢慢地,这支队伍壮大起来,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人。鼎盛时期,整条大街上黑压压的,都是跳舞的群众,像过节一样热闹。
40岁的农村妇女权艳梅,一开始对跳舞很是反感,一是不敢跳,怕人家笑话。她认为,农村妇女就该围着炕头转,跳舞是城里人的事,农村妇女跳舞就是不务正业。二是认识不到跳舞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她说,最初,我听到跳舞的音乐声就感到厌烦,没想到,时间长了,竟然听顺耳了,一听到音乐声我就赶紧出来,生怕落了后。现在,权艳梅已由当初的反对者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感受最深的朱代娥说:“我10多年的颈椎病都被广场舞治好了,每年光医药费就节省3000多元。”
“第一书记”刘玉霞还给这支舞蹈队起了一个响亮悦耳的名字:纸坊镇隋庄文化梦之队。队长是年轻漂亮的农村妇女王研,她对跳广场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过去见面就是吃了喝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感到很没劲,邻里之间、婆媳之间还不少闹纠纷。通过跳舞,大家相互之间纠正一下动作,感到特别亲切,接触的时间多长了,感情就深了,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的关系确实改善了不少。”70多岁的刘大娘说:“儿媳妇跳舞之后,感到心情好,我就帮着她看孩子,让她尽兴地跳。”
跳舞,不仅丰富了隋庄村农村妇女的精神生活,改善了她们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她们对未来的生活更加自信、更加憧憬,对改善村庄环境更是持着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去年,隋庄村抓住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对村里的大街进行了硬化。为了保持村庄的干净整洁,村里以每月300元的工资,聘请了一名保洁员。但由于保洁员年龄较大,打扫卫生的工作并不是很及时很到位,街上出现果皮、塑料袋等垃圾的情况并不鲜见。看到这种情况,王研就号召妇女们自己动手清洁家园。她说:“跳舞,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影响心情,感觉浑身不舒服。”
在王研的动员下,隋庄村的妇女们打扫卫生的活动由自发渐渐地成为了一种习惯,妇女们每天早上6点把孩子送到学校,8点开始打扫卫生,她们先打扫自家的门口和胡同,然后打扫大街。现在,村里天天一片清新,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打扫卫生成了大家的责任和义务,村里也不用专门聘请保洁员了,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近4000元。让隋庄村的妇女们感到最自豪的是,在全县“唐宁杯”广场舞比赛中,“纸坊镇隋庄文化梦之队”拿了个三等奖,让城里的姐妹们都刮目相看。
一花引来百花香。在隋庄村的带领下,与隋庄紧紧连在一起的青山村的妇女们也坐不住了,她们也要学跳广场舞。为此,44岁的村医姚金华每天专门开车拉着村里的媳妇姑娘去盛世花园拜师学艺。现在,青山村的妇女们也跳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了。村民杜美菊说:“村里的姐妹们经常干电工、刺绣等手工活,一天下来,腰酸脖子疼,跳跳舞,所有的疲乏、不快都一扫而光。”而且,这里的妇女们同样养成了打扫村庄卫生的好习惯。
看到群众喜欢跳广场舞,纸坊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加强宣传,动员各村组建跳舞队伍。目前,纸坊镇51个村庄,已有42个村组建了自己的跳舞队伍。以广场舞为载体,加强对群众的精神文明教育,夯实“四德”建设基础,制定村规民约,倡树立文明新风,文明之花正在这片热土上开放。
“以跳舞带动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善,促村庄环境卫生的改善,以环境卫生的改善,促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这是群众跳广场舞的最积极因素。”纸坊镇党委书记程合玉说。(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