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

万张镇:念好美丽乡村建设“五字诀”

  • 发布日期:2014-10-21 10:24
  • 浏览次数:
  • 录入人:嘉祥信息录入员
  • 信息来源:维护机构

万张镇根据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因地制宜显特色、投入科学快实施、群众满意宜保持”的原则,坚持乡村连片治理,重点打造杨屯、忙店、接骨张等8个村的示范片区,以点带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认识上突出“高”

一是定位高。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综合性的民心工程,需要跳出镇域层面长远定位,需要从政治、经济建设的高度谋划。因此,立足万张实际,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立足万张抓提升、着眼嘉祥做试点、面向济宁争做示范”的定位;二是突出群众满意度高。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坚持全民参与,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镇、村两级利用宣传栏、村干部会议、广播等形式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8次,组织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300余人到曲阜、汶上、邹城、临沂、浙江安吉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充分调动了村民广泛参与的热情。

 二、规划上讲究“实”

 一是围绕建设任务规划。 围绕“村庄布局协调美”的目标,按照“因村制宜、分类实施、稳妥推进、确保实效”的要求,从山东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家对示范片区内的8个村实地勘察、细致摸排,对每个村庄的具体问题和不足对症下药、逐一破解。二是围绕特色文化打造规划。依托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各村的文化彰显力,重点打造忙店“香油文化”、“孝文化”基地、接骨张休闲养生基地、曹庄林果采摘和观光旅游基地等品牌,力求做到“一村一品显特色、一路一景出亮点”。

 三、保障上着力“强”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镇党委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抓到底、紧抓不放,确保抓出成效。建立了镇、村二级保障体系,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分管领导、环卫、民政、管区等负责人任成员的万张镇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各相关村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具体负责所在片区的建设、监督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两级合理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责任明确。为了推进片区建设,我们实行指挥部运作体制和科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确保每个村有一名科级领导和包村干部。确保“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三是坚持督导考核。坚持“一线工作法”,实行日巡查、周调度、月总结制度。每天对各村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2次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每周四将进展情况和下周打算向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同时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建设上注重“快”

实行任务清单制,将每周任务列入清单,包村干部充分发扬“白+黑”、“5+2”精神,在村盯死靠牢,帮助解决问题,确保工作任务日清日结,确保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尽快见成效。一是尽快改变村容村貌。以“五化”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整体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村容村貌提升。积极实施村内通工程,整修进村道路及村庄连接道路9.35公里,村内街巷36.15公里;对示范片区内的卫生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集中清理,清运垃圾35吨,确保村内道路无垃圾、无积水、无污水;按照“色彩协调、赏心悦目”的目标,粉刷墙壁2.3万平方米,规范供电、通信、宽带等线路4500米,清理乱搭乱建50余处;安装路灯200余展,方便了村民出行,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按照“绿化标准示范村”的要求,坚持“增林扩绿、乔灌结合、林果并重”的原则,栽植大叶女贞、紫薇、木槿、红叶石楠等树种3000余株。二是尽快增添群众信心。以“三清四改”为契机,大力实施庭院四改工程。现已整治路边沟1万余米,整修坑塘3个,完成家庭改厕、改灶、改圈300余户;投资50余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处,目前已经实现收集、运输市场化运作,改变了垃圾围村、围坑、围路的现象,5处文化广场的建设也已进入尾声,这些群众受益最直接项目的落实,让村民看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决心,增添了群众的信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五、成效上保证“好”

一是村貌改变好,村容整洁生态美。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广洁净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路边沟、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设施齐全的活动场,达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花中”的效果。二是新型农民培育好,村强民富生活美。依托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充分发挥阳光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经流转土地6200亩,入园农业龙头型企业和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7处,形成了苗木花卉、特色林果、设施蔬菜等26处特色种植基地,可带动片区内1000余人就业。同时以万张工业园为依托,积极引导村民到德丰重工、光明医药、青岛科瑞等企业打工,着力培养一批“会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确保村民致富渠道多、收入有保障、村集体有钱办事。三是文化支撑好,村风文明身心美。高标准建设5处农村文化广场,通过文化上墙、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健身器材、组建文化服务队等措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按照“一村一文化”的要求,坚持“突出村庄特色、彰显文化魅力”的原则实施文化上墙活动,在忙店、宰庄宣传孝文化,在接骨张宣传健康养生文化,在薛庄突出历史名人故事,在肖刘屯村宣传礼仪文化,在曹庄宣传“二十四节气”和种植方法,在杨屯村突出共产党的历史文化,在示范片区内打造了一条集观赏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文化长廊”,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孝俭和文明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乡风民俗;大力实施“曾子文化进农村工程”,突出孝贤文化和礼仪文化建设,以村民学校为阵地,积极普及文明礼仪常识、中华传统美德知识,打造以忙店为轴心的孝文化基地。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村村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李拓、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