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县夏玉米已陆续进入抽雄开花期,是决定穗粒数和产量的关键时期,是最容易受到气候等因素影响的敏感时期,同时,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今年我县夏玉米出苗后遭遇持续干旱天气,6、7月份平均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四成以上,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部分玉米受旱严重。近期的降雨虽使旱情有了大幅的缓解,但仍有部分乡镇和地块旱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针对当前我县玉米长势和存在问题,要树立抗旱、防涝、防倒等防灾、抗灾、减灾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推行适期晚收,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一、把抗旱和防涝、防倒作为首要任务
玉米田间干旱和渍涝均不利于玉米籽粒正常灌浆,是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玉米正处于抽雄开花时期,是水肥需要的临界时期,墒情不足的水浇地要在抽雄期前后普浇一遍水,解决玉米“卡脖旱”。同时,今年我省出现秋旱或秋涝的可能性极大,因此,玉米生长后期还要结合玉米田间墒情,提前做好准备,及时采取浇水抗旱和遇涝排水散墒等措施,防止玉米缺水或渍涝导致早衰。在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块,要采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二、切实抓好玉米“一防双减”
玉米“一防双减”技术,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花丝萎焉期普遍用药一次,防治玉米中后期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玉米螟、粘虫、棉铃虫、桃蛀螟等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有效解决玉米后期病虫危害重、防治难等突出问题,也是玉米生长后期防灾减灾、保产增产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
玉米“一防双减”防治病害可选用代森锰锌、多菌灵、戊唑醇、苯甲·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害虫可选用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氯虫.噻虫嗪等药剂。在大喇叭口期尚未喷药的地块,近期要抓紧喷洒一遍杀虫剂、杀菌剂,要加强病虫监测,抓好统防统治。玉米生长后期群体大、秸秆高,田间气温较高,人工防治时,要相对加大兑水量,每亩兑水量一般不少于50公斤。喷雾时,要严格药剂用量,两种药剂混合均匀后喷施。人工喷施作业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留意天气预报,最好选择晴天、下午作业,雨天喷施或喷后下雨均影响效果。兑好的药液要当天用完,确保防治效果。飞机防治的区域,飞防时要做好地面防护工作。
三、大力推广人工辅助授粉
持续干旱往往导致雌雄穗发育不协调,雄穗发育快、散粉早,雌穗发育慢、吐丝晚,造成花期不遇。要密切关注雌雄穗发育进程和授粉期天气情况,大力推广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切实提高结实率,努力增加穗粒数。
四、大力推行追施花粒肥
开花期增施氮肥,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延长叶片功能期。高产田应在开花期前后结合浇水追施粒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因前期干旱等原因施肥不足的地块也要及时补施肥料,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造成减产。
五、切实推广适期晚收技术
玉米适期收获就是要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高产田10月上旬、一般大田9月底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尽管今年夏玉米播期提前,但由于我县主推品种多数为生育期较长品种,真正成熟收获大多需110天左右。如果6月15日播种,10月3日前后才能真正满足生育期需求。要通过适期晚收技术的推广,最大限度地挖掘玉米后期生产潜力,提高产量。适期晚收要大面积连片推进、整村整镇推进,打消农户怕偷怕丢的思想顾虑。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提高机械作业质量。要农机农艺联合推进,农机手和农户一起行动,避免联合收割机过早下地。(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