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 发布日期:2019-06-12 15:08
- 浏览次数:
- 录入人:嘉祥县万张街道办事处
- 信息来源:嘉祥县万张街道办事处
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爱到河边玩水,河里游泳。虽然每年都在提醒,但还是接连发生学生孩子溺水事故,令人痛心!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吸取教训,时刻紧绷安全弦,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全文如下: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学生户外活动增多,海南等地发生溺水事故,造成多名学生溺亡,令人痛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要深入分析各类溺水事故发生的时段、地域、溺水原因等情况,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和预警,要通过事故警示,提示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让学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
2、要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群体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提高学生避险意识和自护能力。
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尤其是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要强化家长(委托监护人)对学生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呼吁家长多陪伴孩子,看管好孩子。
4、要会同公安、水利、安监、气象等部门组织力量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坑塘等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及时在危险路段及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
5、要调动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基层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加强日常巡查,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备不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高效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教育部发表致
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再三强调预防溺水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
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盛夏将至,
溺水又进入了高发季节!
请加强
对孩子的安全提醒和教育
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
不要到池塘、
河边洗手、捡物品等
不在喷泉、
河边逗留聊天、泡脚等
不和同伴结伴去
河里抓鱼虾、蝌蚪
不私自结伴去
人工湖、水区工程等
危险区域游泳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
“防溺水”知识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
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
(一)预防溺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3 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4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5 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6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 在游泳前,要做好拉伸运动;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二)溺水后如何自救:
1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
1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2 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3 水性不好的人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四)溺水者救上岸后有哪些急救方法:
1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2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3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4 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尽快联系急救中心,送溺水者去医院。
溺水儿童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人的大脑就会因为长期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倒挂控水法”,不仅会耽误黄金抢救时间,更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请各位家长看管好孩子,
告诉孩子天气再热,
也不能拿生命贪凉!
(作者:窦同放 审核: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