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第十四期)

  • 发布日期:2021-07-19
  • 浏览次数:

农田蜗牛发生预报及绿色防控技术

 

 我县危害农作物的蜗牛主要是灰巴蜗牛和同型巴蜗牛,在覆盖物多、田间郁闭、地势低洼潮湿的农田发生重,对玉米、大豆、蔬菜、花生和棉花等农作物造成很大威胁。农田蜗牛在我县1年发生1代,越冬后翌年3月份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白天一般潜伏隐藏潮湿处,傍晚或清晨取食。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5~6月份是产卵盛期,分多次产卵。一年中有2个活动为害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第1个为害盛期,危害玉米、大豆、辣椒、叶菜类等秋季作物幼苗,造成缺苗断垄;7月下旬~8月上旬高温,蜗牛活动减弱。8月中旬~9月份天气凉爽,再次进入活动为害盛期,危害玉米叶片、花丝和大豆叶片、花荚、辣椒幼花果、蔬菜叶片等。11月份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以成体和幼体进行越冬。

mmexport15365516936548cb1cb1349540923db646a14093f150fb3de493c6c224f4a20a446238738c0d40145b6080df3d700

一、发生预报

    预报我县农田蜗牛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严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1、气象条件有利发生。据县气象站监测,今年6、7月份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田间湿润适宜其繁殖。7、8、9月份为我县常年主汛期,据省气象台预测,今年我省主汛期降雨日和降雨量均较常年偏多偏大,温度较常年偏高,有利于农田蜗牛的发生与为害。

2、田间虫源基数较大。根据近期田间普查,玉米、大豆、蔬菜等部分地势低洼地块每平方米有蜗牛8~12头,密度高于常年同期,尤其是梁宝寺镇、大张楼镇等滨湖区域。

3、农田食源丰富。随着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田间大量作物秸秆为蜗牛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同时提供大量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质,有利于蜗牛的取食。

三、农田蜗牛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措施。彻底清除田内外杂草、杂物及作物秸秆等覆盖物,及时中耕,破坏蜗牛的栖息和产卵场所,减少农田种群基数。

(二)物理措施。1.于傍晚或阴天蜗牛活动时,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做诱集堆,每隔3~5米放置1堆,于清晨集中捕捉人工捕杀。2.撒生石灰带阻隔虫源。在沟边、地头撒10厘米宽的生石灰带,蜗牛一般不能越过,起阻隔作用。

(三)科学使用农药。1.撒施颗粒剂。对蜗牛密度大的地块,撒施6%甲萘威·聚醛颗粒剂每亩300克、10%蜗牛敌(多聚乙醛)颗粒剂600克(诱集性)等。2.喷施农药。若田间幼体数量多,向植株上喷施农药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20毫升/亩、95%松树油乳油(蜗鲨)200毫升/亩+90%茶皂素助剂250毫升/亩等药剂。蜗牛啃食作物的叶片后,药剂会直接破坏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