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第十六期)

  • 发布日期:2021-08-03
  • 浏览次数: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我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3~4万亩,主要在金屯镇、纸坊镇(外户地)等。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为纹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稻瘟病(稻叶瘟、穗颈瘟等)、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控为基础,化学防控务必抓住防治适期科学用药,即害虫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病害在发生初期,及时进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一、分蘖拔节期(7月下-8月上)

(一)防控对象

主要是纹枯病、稻叶瘟病、细菌性基腐病、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等。

(二)防控技术

1、纹枯病:俗名烂库病,在水稻分蘖期就开始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茎秆、后期并蔓延到穗部。发病初期是暗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云纹状斑,由下部向上扩展,影响水稻抽穗和灌浆,造成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发病严重的植株茎基部腐烂,造成田间连片倒伏。防控技术:(1)加强肥水管理,科学排灌。水稻移栽前要施足有机肥,控制N肥、增施P、K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实行分蘖期浅灌水,孕穗期适当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2)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在水稻分蘖末期,一般年份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当纹枯病病墩率达到5%就立即进行喷药防治,可选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毫升/亩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3-22毫升/亩进行一喷多防。

2、稻叶瘟:一般侵染叶片,有急性病斑和慢性病斑,潮湿条件下,急性病斑叶片正反两面都产生大量灰色霉层,扩展流行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慢性性在叶片背面有灰色霉层,扩展速度慢。防控技术:(1)及时排水降湿。水稻分蘖后要适当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2)用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或用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80%克菌丹粉剂等药剂进行一喷多防,能同时控制多种病害的发生。

3、细菌性基腐病:主要危害根茎部,发病初期出现边缘褐色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后期根节腐烂,伴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腐烂,区别于螟虫危害的枯心苗等。7月下旬是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应普治一次,以压低菌源基数;8月底9月初是水稻抽穗期,应再防治一次。防治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125-160克/亩兑水均匀后重点喷施水稻根茎部,兼治细菌性条斑病。

4、二化螟和大螟:又名钻心虫,蛀杆虫,以幼虫钻柱到叶鞘茎杆内危害,造成枯鞘、枯心、白穗,在济宁一年发生两代坚持“狠治一代”,减轻一代造成的枯心苗,压低虫口基数,控制二代危害。 第一代防治适期:一般年份6月08-11日;第二代防治适期:8月11-14日。防治农药:可选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5毫升/亩兑水后均匀喷雾,或20%阿维·甲双肼悬浮剂20-30克/亩均匀喷雾。

5、稻纵卷叶螟:成虫有趋光性、迁飞性,以幼虫卷叶为害,幼虫藏在苞内啃食叶肉,仅剩表皮呈白色条斑,危害严重的田块稻叶一片枯白,影响光合作用,空瘪率增加,造成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20-30%,重的50%以上。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不能越冬,成虫随气流远距离迁飞,春夏季向北迁,秋季迁回南方越冬。一般年份7月下旬大量成虫随暴风雨迁入我省产卵繁殖,8月初为幼虫孵化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幼虫2龄后就能卷叶危害,防治达不到理想效果。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5毫升/亩兑水后均匀喷雾,或者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亩,或者2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10毫升/亩兑水均匀喷雾。(替代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防控技术:(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减轻危害。(2)利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3)人工释放赤眼蜂,每亩每次3~4万头,隔3天1次,连续释放3次。或喷洒Bt生物制剂进行防治;(4)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对达到防治指标田块任选20%氯虫苯甲酰胺、2%阿维菌素乳油或31%甲维·丙溴磷乳油一种均匀喷雾。

四、抽穗至扬花期(8月下-9月上)

(一)防控对象

主要有穗颈瘟、谷粒瘟、节瘟、稻曲病、褐飞虱等。

(二)防控技术

1、穗颈瘟、谷粒瘟、节瘟:穗颈瘟侵染水稻穗颈部和穗轴,后沿穗颈向上、下扩展蔓延,病部呈黑褐色,发病早易形成白穗,发病晚谷粒不饱满。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8月底9月初是水稻破口期(开始抽穗),若遇连阴雨,加气温偏低,穗颈瘟将重发生。谷粒瘟使颍壳变灰白色,形成秕谷。节瘟一般在抽穗后发生,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节部易折断,形成白穗。防治稻瘟病策略,即破口期、齐穗期各防治一次。防治方法可选20%稻瘟酰胺悬浮剂52.5-70毫升/亩或25%咪鲜胺水乳剂80-100毫升/亩均匀喷雾,兼治稻曲病。

2、稻曲病:又名稻黑穗病,扬花期感病, 病菌侵染穗部个别谷粒,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水稻扬花期雨日多,田间湿度大,一般发病重。在水稻扬花期如遇连阴雨,雨停后及时用农药喷施穗部,可选可选30%氟环唑悬乳剂15-25毫升/亩或25%咪鲜胺水乳剂60-70毫升/亩均匀喷雾,有效控制稻曲病发生,兼治稻瘟病。

3、褐飞虱:成虫有趋光性,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株基部刺吸危害,在茎杆上形成棕色斑点,严重时下部茎杆变黑腐烂,造成水稻成片倒伏,籽粒不实,重的形成白穗,减产严重。褐飞虱是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不能越冬,在南方越冬,一般年份7-8月成虫随暴风雨迁入我省产卵繁殖,8月下旬为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适期,可选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0-16毫升/亩,或者10%烯啶虫胺水剂25-30毫升/亩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替代噻虫嗪、噻嗪酮(扑虱灵)和吡蚜酮)。物理防治是田间增设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虫量。一般盛夏暴风雨多,不炎热,而晚秋(9-10月份)温度偏高有利于褐飞虱繁殖危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