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第十七期)
- 发布日期:2021-08-04
- 浏览次数:
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综合预报及绿色防控技术
我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叶斑病(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顶腐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二代玉米螟、玉米穗虫(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桃蛀螟、高粱条螟)、玉米蚜虫、三代粘虫及草地贪夜蛾等。
一、病虫预报
根据近期田间调查基数、测报灯诱集成虫数量,结合气象条件、历史资料和种植方式综合分析,预报2021年我县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玉米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锈病、褐斑病中等偏轻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玉米顶腐病中等偏轻发生,土壤贫瘠地块、感病品种中等发生;玉米瘤黑粉病小发生,部分地块中等偏轻发生;玉米穗虫中等偏重发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草地贪夜蛾有发生流行风险。
二、夏玉米中期病虫害防控技术
1、防治适期:8月上中旬。
2、防控技术:
(1)防治病害:防治玉米叶斑病可在抽雄前后用15%烯唑·三唑酮乳油每亩60-80毫升或25%吡唑醚菌酯2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玉米锈病可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克或15%烯唑·三唑酮乳油60-8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对于由镰刀菌侵染的顶腐病发田块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均匀喷施,7-10 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对细菌性侵染的顶腐病发病田块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液加硫酸锌肥均匀喷施。
(2)防治虫害:二代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每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0.5-1kg加细砂5kg制成毒砂施于心叶内,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或1%甲维盐乳油30-45毫升对水30-40公斤对准心叶喷雾。
三、夏玉米后期病虫害“一防双减”技术
1、防治适期:8月中下旬。
2、防控技术:实施玉米“一防双减”技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应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喷施方法,减少喷药次数,病虫兼治,从而减少后期穗虫、病原基数,提升防效。每亩用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25-30毫升+8000IU/微升BT悬浮剂(苏云金杆菌)100-150毫升+10%己唑醇悬浮剂25-30毫升、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40毫升,或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0毫升+3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毫升,或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5毫升+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25毫升等,兑水喷雾。要实施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作用,切实解决玉米后期植株高大、人工不易喷药的难题,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四、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
1、防治适期: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2、防控技术:
(1)成虫监测诱杀:加强成虫监测,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2)幼虫防治: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3)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参考玉米田二代黏虫防控的虫口密度指标),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25-30毫升)喷雾防治。也可用甲维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甲维·氟铃脲、甲维盐·虱螨脲、甲维盐·虫酰肼、氟铃脲·茚虫威、氯虫·高氯氟、甲维盐·杀铃脲等药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持续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