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工作总结
- 发布日期:2022-03-03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494100406/2022-00599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成文日期: | 2022-03-03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今年以来,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高效、创新、品牌、安全、智慧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疫病防控深化行动,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
一是采取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强制免疫和先打后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强制免疫、漏免及新补栏畜禽的免疫工作,实现畜禽免疫全覆盖。从抗体检测结果来看,我县今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全面扎实。12月份完成了15个规模场先打后补情况的核查验收。
二是持续加大非洲猪瘟防控力度。发放《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和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识别、鉴别、诊断和防控能力。购置了16.38万元的消毒剂等防控物质,指导养殖场户开展“大清洗、大消毒”活动,并做好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消毒灭源工作。常态化开展非瘟排查监测,截至目前,共排查猪场8166场次,合计生猪1743703头。已检测1500余份鼻腔、环境等拭子,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三是强化炭疽病、布病防控。针对炭疽病、布病防控,开展了宣传培训、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预警、消毒灭源等行动,启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机制,同时通过公众号、新闻媒体报道等方式,加大疫病宣传力度。开展畜间“两病”监测排查行动,尤其是牛、羊养殖密集、交易频繁以及屠宰加工集中的重点区域,增加抽样检测比例。制定了两病督导计划,定期形成督导通报,夯实各镇街及各成员单位的防控责任。2021年8月以来,布病采样、检测26个养殖场(户),血清样品数1251份;炭疽采样、检测36个养殖场、3个交易市场,监测样品总数180份,未发现阳性样品。
四是根据省“无疫区”建设要求,我县成立无疫区建设领导小组,共涉及成员及相关单位23个,并成立了专家组。同时制定了嘉祥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无疫区建设重点任务。
2020年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PCR实验室升级改造,于2021年6月初,顺利通过省畜牧兽医局考核验收。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大增强,为我县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形势预判、防控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11月中旬,省专家组对我市无疫区创建进行评估验收,我县代表济宁市作为被查对象,因工作扎实、准备充分,顺利通过验收。目前,省反馈问题已整改完成,下一步定期进行回头看,不间断整改完善,确保通过2022年国家验收。
二、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推进生态畜牧提档升级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今年以来,我中心组织到各镇街巡回开展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13次,发放《关于畜禽养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告知书》、《粪污治理技术指导明白纸》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组织部分养殖场户外出学习6次,切实提高了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
2、扎实开展畜禽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百日攻坚”行动。历时三个多月,全县404个畜禽养殖场户已全部完成配建任务,并通过验收。截至目前,全县150个规模养殖场和416个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并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粪污直排、粪便露天堆放等污染环境问题,在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山东的一个月内,我县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零信访,工作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认可。
3、对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我中心通过多次与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备生产厂家座谈,研究编制了《嘉祥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模式》,针对不同畜种不同规模,围绕污水处理、固粪储存、异味处理等方面,统一配建标准,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水平,在全县打造了10处不同畜种的高标准配建的示范点,做到了学有标杆、配有模板。
4、积极开展“清洁牧场”创建活动。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产清洁、产出安全、资源利用、整洁美丽”的标准,目前全县创建评选出10处清洁牧场,逐步改善养殖户的思想认识,改善养殖场脏乱差的局面。
5、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一是我中心抽调人员分成四组包保镇街,对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和指导。二是为打造清新养殖环境,发动群众人人关注清洁畜牧,我中心设立了畜禽养殖污染举报电话0537-6506179,鼓励群众对村内养殖场户出现的粪污乱堆、污水外排、异味严重等情况,进行电话反映。我中心会同镇街第一时间到现场指导督办,并责令养殖场户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共接听受理举报件70件,办结70件。通过以举报促整改,引导养殖场户增强环保卫生意识,改变以往传统养殖的卫生习惯,不断提升养殖场区的卫生条件,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出台了《嘉祥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意见》,通过实行“准养备案”制度和养殖“黑名单”制度,实行关联性“捆绑式”督查执法、鼓励适度规模养殖、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科学规划养殖小区、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建立从立项到投产运行,全过程指导监管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从源头上避免无序发展、被动管理的现象,不断规范养殖行为。切实解决畜禽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异味扰民等问题。
三、积极推进市考县指标任务
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通过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扎实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逐场逐户核实生猪存栏,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增补等多项措施,鼓励养殖户扩大生猪产能。今年已完成了4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样本村内9家养殖场完成扩建。前三季度国调队统计数据反馈,全县生猪存栏20.3万头,完成全年存栏任务的98.15%,全市排名第二。进入12月以来,我中心积极与上对接,先后3次到市国调队及市中心对接考核指标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考核指标任务。
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用好沿黄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等各种奖励资金,增加畜禽存栏,提高养殖积极性,提高产业增加值。2021年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80%。其中,畜牧业产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25.1%;预计年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为64211万元,同比增加33.99%。其中现代高效畜牧业增加值为38239万元,同比增幅为33.43%。
农林牧渔增加值。通过组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开展包保指导,大力提高我县设施畜牧单产水平,深挖增产潜力;加强与县统计部门沟通交流,理清统计口径、标准、范围,最大限度完善数据,做到应统尽统。2021年前三季度,畜牧业呈平稳向好、生产稳定提升的态势。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4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为2.20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4.67%。
四、严格抽样检测,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督促畜牧从业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规范日常饲养、防疫程序等,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安全。
2、充分利用我县的无害化处理厂,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了病死畜禽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全县共无害化处理生猪41810头、羊112只,牛15头、禽281627只。
3、加大畜产品样品抽检力度。采取自检和配合上级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畜产品进行检测,今年以来,共自检1200余次,配合中央、省、市抽检380余次,结果均为阴性,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