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第十一期)
- 发布日期:2022-06-01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 113708294941001661/2022-01512 | 发布机构: |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2-06-01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病虫草害
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报2022年我县夏玉米、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域主要病虫草害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杂草偏重发生;主要病害中等偏轻发生;主要虫害中等偏重发生。
二、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病虫草害防控,要在秋季深耕深翻土壤、选用良种、合理密植、旱能浇涝能排、科学施肥、秸秆精细化还田、安装杀虫灯、性诱剂等农业、物理预防基础上,主推种子药剂包衣、科学除草和初穗期病虫统防统治科学用药技术,其它生育阶段根据玉米、大豆不同病虫害发生实际另行防治。
(一)良种包衣
选择玉米、大豆专用的杀虫杀菌复配包衣剂包衣的玉米、大豆良种,主要能减轻苗期病虫害发生程度(地下害虫、蓟马、蚜虫、根腐病、茎基腐病,预防病毒病及后期的瘤黑粉病等),减少农药用量。
1、大豆包衣。可选用35%噻虫•福•萎锈灵悬浮种衣剂500-570毫升/100公斤种子,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200-400毫升/100公斤种子等包衣剂科学包衣。
2、玉米包衣。可选用29%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468-561毫升/100公斤种子,或9%吡唑醚·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2-3公斤/100公斤种子等包衣剂科学包衣处理。根据农业生产实际,也可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吡虫啉等单剂包衣。
(二)科学除草
坚持综合防治原则,发挥划锄、深耕旋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使用化学除草剂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喷雾处理为辅”原则。麦收后如果田间杂草较多,在玉米和大豆播种前,先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或草甘膦进行喷雾处理,一次性杀灭田间全部已出苗的杂草,然后间隔5-7天再浅旋耕、播种,不影响玉米、大豆出苗。
1、苗前土壤封闭。选用玉米和大豆共享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同时封闭,禾阔双除。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除草剂可选960 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85毫升/亩、或96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50-85毫升/亩、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亩、或89%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亩;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可选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3.75-5克/亩,或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1.8-2.2克/亩,兑水40-45公斤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一定在播种前打碎秸秆进行灭茬、造墒,同时必须加大用水量,每亩一般不少于40公斤,并且在播种后2天内完成。施药机械最好采用拖拉式,即喷杆在机械后面,避免轮胎碾压,影响封闭效果。
2、苗后茎叶喷雾。对土壤封闭效果不理想的地块,需要在玉米苗3-4叶期,大豆2-3复叶期,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茎叶定向喷雾,大豆和玉米苗后茎叶喷雾除草剂互为敏感,作业时一定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带、玉米带隔开施药,并且注意避免除草剂漂移到临近其它作物,严防药害。大豆可选15%精喹·氟磺胺(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微乳剂100-12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43-54毫升/亩+480克/升灭草松水剂150-208毫升/亩,兑水30~45公斤;玉米可选27%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150-200克/亩,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6-8毫升,兑水30-45 公斤。
注意事项:使用氟磺胺草醚成分的除草剂,下茬尽量不种植蔬菜作物。
(三)玉米“一防双减”和大豆“一控双增”技术措施综合应用
于玉米大喇叭口和大豆花荚期,采用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进行一次性施药防治,实现病害和虫害双减的技术。采用植保无人机或高杆新型喷药机械进行一次精准施药防病治虫,一喷多防,起到农药减量控害效果。
靶标病虫害主要是棉铃虫、玉米螟、甜菜夜蛾、三代粘虫、穗蚜、点蜂缘蝽、叶斑病、玉米南方锈病等病虫害,喷药适期一般年份7月底至8月上旬。最好选用玉米大豆共享农药,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60毫升/亩、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60毫升/亩、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毫升/亩、丙环唑、醚菌酯等杀菌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15克/亩、50克/升虱螨脲乳油40-60毫升/亩、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2-15克/亩、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4-28毫升/亩等杀虫剂,均匀喷雾。(作者:高先涛 审稿: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