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 发布日期:2023-01-09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113708294941001661/2023-06231 发布机构: 嘉祥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23-01-09 失效日期:
有效性: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及农业农村发展,干字当头、狠抓落实,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加快种业强县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力稳定生产保供给,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稳中有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圆满完成“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根据农情调度,秋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较去年都有提升,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获丰收。深入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全面铺开,小麦承保44.91万亩,玉米承保44.91万亩,水稻承保0.85万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1.55亿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058.07万元,种粮一次性补贴3599.79万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2895.17万元,极大提高种粮农户风险保障水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6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发《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夯实大国粮仓根基》,对我县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给予充分肯定。华亚农业自育品种郓豆1号在2022年全国高产大豆竞赛“金豆王”夏大豆净作评比中,刷新了山东省高产记录,获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2.扎实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全县规模大豆种子企业发展到2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19家,2022年圣豆24、嘉豆6、郓豆2号等20个大豆品种通过审定。推动企业合作与联合,招引大北农集团与圣丰集团开展合作,诚丰种业与山农大合作的黄淮海大豆科技创新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基地落地。圣丰种业、诚丰种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大豆类全国4家),为全省唯一两家。积极争取推广种业发展典型做法,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动态》刊发《山东嘉祥聚力建设种业产业园赋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三农”工作》刊发《嘉祥县做强种业“芯片”助力乡村振兴》,《做强“嘉祥豆种”助力乡村振兴》入选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7月27日参加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并在种业园区和基地发展论坛上做典型报告。

3.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度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2022年度10万亩建设任务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筛选打造按揭农业(畜牧业)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为45731万元,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19个,完成投资43505万元,完成投资总额的95.13%。积极协调项目用地指标,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累计支出财政资金2348.6万元;大豆育种联合创新研究院项目建设用地已摘牌,现代种业科技信息中心正在推进,仓储集聚区建设进度已过半。依托制种大县奖励政策,为企业配备信息化系统、采购机械设备等,提升5000亩原原种和原种基地基础设施,完成大张楼镇山峰站渠系配套工程,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500亩,老僧堂镇、黄垓镇、梁宝寺镇灌溉能力提升项目,新打机井75眼。

4.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2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34家、市级32家。现有家庭农场1600家,其中:省级示范场5家、市级27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筛选上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提升项目15个,梳理10家示范社、10家示范场和1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组织推荐2家省级示范社参加国家级示范社评选活动,推荐18家市级示范社参评省级示范社。组织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加入“淮海经济区品牌企业库”,圣丰种业王书平、华亚种业钱振亚获省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推荐老僧堂镇韦庄村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月13日至14日中央农办来调研社会化服务工作,对我县做法给予高度认可。

5. 稳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立领导小组,相继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工作部署会、推进会等,开展了应急演练、重点期间专项整治行动等系列活动,组织了进村、进基地、进社区、进市场等系列宣传活动。组建创建专班,按照创建标准扎实推进。全年抽检蔬菜、水果、水产品样品600批次,开展农残速测8590批次,覆盖全县蔬菜水果种植、水产品养殖基地,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发放合格证11.3万张。

6.全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8家、“三品一标”认证有效标69个,21家企业37个产品列入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济宁礼飨”目录,7家企业入驻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嘉冠粮油“嘉冠牌”大豆油入选“好品山东”产品品牌目录,乡情种植合作社“乡谊情”牌蔬菜、欣丰种业“欣丰”牌种子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名单(全市6家,我县2家),数量全市并列第一。乡情种植合作社成功获批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嘉祥白菊花、嘉祥葡萄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开展“嘉祥豆种”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倾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制作完成一体式路灯(杀虫灯、道旗)及公交车体宣传,制作城区高炮1个,北外环跨路展牌1个,在央视二套天气预报城市名片版块进行宣传,“嘉豆豆”IP形象包已上线微信。

7.扎实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办结案件28件,其中,动检20件、入库罚15.44万元;渔业5件、入库罚没5.388万元;农药2件、入库罚没0.4万元,种子1件、入库罚没0.5万元。实施产地检疫生猪 409579头、牛103933头、羊306687只、禽2595.6078万羽只;屠宰检疫生猪702.3124万公斤、禽13949.3529万公斤。牵头打击违规养殖调运工作条线,联合打击畜禽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2022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3人被评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15人被评为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表现突出个人。顺利完成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试点两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共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12个,建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基地25处,纳入联盟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32个。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试点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一套农民弹性学制教学模式,探索总结出了“课堂培训+生产实践+参观学习+跟踪服务”及“走出去、请进来”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9.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业”,结合各村资产资源优势及经济基础条件,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新型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通过推进新一轮“三资”清理清查、实施“党建+按揭农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专项行动,使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截至12月底,全县35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超过50万元的达到148 个,超过100万元的达到27个。积极探索“国有投资平台+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抗风险能力。截至12月底,全县流转总面积约45.69万亩,流转率62.89%。

10.全力做好对上争取。“争资金”方面,截止目前累计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田建设补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救灾及水利等中央、省、市各类无偿资金39380.2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项目20个,争取资金32648.14万元,省财政项目7个,争取资金6732.07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7980.21万元(普惠性6627.17万元,争取类31353.04万元),有偿资金1400万元。“争政策”方面,已争取到中央、省级政策25项,谋划储备、组织申报、等待结果的项目14个;申请并获得国家优惠政策5项。成功争取山东省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名单、国家制种大县、创建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实施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

11.不折不扣做好党的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在全体干部中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对干部做到多教育、多提醒、早纠正,使党员干部职工知红线、明底线。严格按照要求发展党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名。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创建五星级党支部2个。

12.高标准完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项目建设和市级挂图作战项目建设任务。①2022年嘉祥县纸坊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1-12月份完成投资12120.2万元,占年度投资的100%;今年实施各类乡村振兴项目16个,16个项目全部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示范片区建成后,预计GDP达10亿元以上,2022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85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示范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产业强、农民富、村集体强的振兴格局基本形成。

②嘉祥县鲜农都农商产业综合体项目项目总投资 82700万元,年度投资 16000 万元,2022 年完成搭建智慧运营体系,一是智慧运营系统和电商服务中心,设备设施引入完成,全国大数据并网,形成覆盖鲁西南地区的农业产业数据中心;二是完成农商CBD、品优街市、中心农贸、展贸中心的装饰装修及功能性构建,形成鲜农都农商产业综合体项目的全产业链的搭建。目前,项目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标。项目全部建成稳定运营后年农产品交易额可达 50 亿元,综合利税 2000 万元,每年约培训1000 个农业工人及技术骨干,并形成返乡入乡就业和地方税源基地。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县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体会议要求,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种业强县,积极对标对表争位,努力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新局。

一是调优结构,稳定农产品供给保障。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持续调优产业结构,培育“一镇一业”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多元化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妥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建设,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抓好农发行金融资金1.9亿元、13.1万亩项目区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依托种业企业鼓励繁育小麦和大豆良种,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亿斤以上,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是培育业态,力促乡村特色产业升级。以国家级制种大县为依托,借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专家智库,深化产学研合作,精心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持续完善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县域内良繁面积稳定在14万亩,新审定大豆品种不低于10个。用足用好政策措施,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计划,强龙头、扶骨干,促进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3家、示范社(场)15家。全面推广“按揭农业(畜牧业)”模式,推进计划总投资6亿元的2个按揭项目建设。以沿黄大豆、肉牛产业集群建设为突破,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集聚要素,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常态化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巩固提升国家农安县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持续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推动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以上。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持续叫响“嘉祥豆种”“嘉祥白菊”“华生祥葡萄”“嘉冠牌大豆油”等知名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四是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深化政策集成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稳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旅游、民宿、体验等乡村生态产业,实现村集体资产增值,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65%。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用人才技能培训,打造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队伍。及时关注产业政策走向,抓准吃透投资重点方向,筛选储备项目对上争取。健全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断增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活力。

五是创建示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新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文明银行+”长效治理模式,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常态化开展镇街驻地、路域、村庄环境整治,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积极争取实现全市年终排名保六争五目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15个。推动资源要素聚集,探索实践具有嘉祥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加快纸坊镇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积极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嘉祥方案、贡献嘉祥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