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 发布日期:2023-02-10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11370829004527707B/2023-08327 发布机构: 嘉祥县马村镇人民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23-02-10 失效日期:
有效性:

今年以来,马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呈现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永盛村)、省级文明村镇(永盛村)、第二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河南刘村)、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楚氏家祠)、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河南刘村)、市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全县政绩考核三等奖、乡村振兴战略单项奖、社会稳定信访单项奖等荣誉称号。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经济发展,打造“活力”马村

结合马村实际,大力发展制造业,山东亿泰盛业焊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台智能焊接设备生产线项目(年产焊割机器人1000台、智能焊接设备99.9万台)入选2022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全镇“四上企业”纳统3家,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7.2万元,增幅107.79%,规上工业总产值4.42亿元,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834.7万元,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226万元,完成率77%,上报到位内资41545万元,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50837万元,完成率82.23%,固定资产投资新纳统项目7个,总投资额57200万元。完成外贸出口1547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任务已完成3600万,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800万,完成率8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对上争取2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50万奖励资金。

(二)着力人居环境提升,打造“秀美”马村

为加快镇驻地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多次邀请县驻地建设规划指导组到镇进行逐街实地研究,对驻地规划进行升级完善。采取“商业运行+局部提升”模式,实施“拆、建、改”三项措施,对镇政府以南116间门市实施拆旧建新,现已投入使用49间,完成主体建设26间,拆除41间,计划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驻地门市立面和门头牌匾升级改造力度,完成真石漆喷涂约5200平方,完成桥南、桥北600余间门市门头牌匾和外立面改造工程,驻地形象实现整体提升。为提升村容容貌,制定《关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整平和修缮广场3个,建设路口节点4处,新栽绿化2600余棵,新修、拓宽中学路、中学南路、“户户通”等近15千米,铺设路沿石2000余米,新修排水沟(管)2200米,粉刷墙壁4万余平方,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三)着力农业发展,打造“魅力”马村

依托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薛莲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木耳种植基地、邓庄秋菠家庭农场特菜种植基地、天润中药材种植基地等项目,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菠菜、小松菜、毛豆、玫瑰花、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断扩大特色种植规模。积极对接县联社申报镇级为农服务中心,提升大地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开展社会化服务5700余亩。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累计疏挖沟渠8条,共计7公里;争取1.1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完成招标,正在组织施工;实施2022年农污工程项目建设,21处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四)着力民生建设,打造“幸福”马村

做好城乡低保、五保孤儿供养、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民政工作方面:享受残疾重度护理补贴338人,享受残疾困难生活补贴208人;发放临时救助3户10人;低保在享266户523人,其中城镇低保5户5人,农村低保261户518人;特困供养175人,享受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和困境儿童)待遇31人。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医疗保障,全镇脱贫享受政策户(含监测帮扶户)239户4472人已全部参加医疗保险费,参保率100%。就业帮扶,安排脱贫群众参与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10人,其中乡村公益岗9人,每月800元,城镇公益岗1人,每月1700元;开发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40个,用于安排未实现就业的弱劳力就业,为脱贫群众增收23200元。产业帮扶:利用手套产业园和科创园项目分红资金帮助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脱贫群众增收300元至2000元,共97户55300元。

(五)着力社会治理,打造“平安”马村

一是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镇齐心协力、专班运行,全力保障二十大期间维稳安保工作;认真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和易制毒品大清仓大见底排查工作,利用“禁毒管理”云平台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管理;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毒、服刑等重点人员的日常管理;依托“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利用“平安周例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成功化解信访案件;严惩严处各类违法犯罪,强化社会面巡防。二是严守耕地红线。集中整治2019补充耕地整治项目64处、2021年季度卫片14处及多处耕地流出项目排查整改,确保项目建设不越耕地红线。三是严抓重点场所管理。根据我辖区水泥制品、加油站、棉纺织、服装加工、烟花爆竹等安全生产特点,开展联合执法共124余人次,共检查企业219家次,查改隐患371条,其中现场整改310条,限期整改61条,目前均已整改完成。深入开展农村领域安全风险点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风险点2138余处,隐患87处,已全部整改完成。四是推进污染防治。着力整治水泥制品企业,加强日巡夜查力度,对13家违规企业进行停产整顿,签订扬尘治理责任书18份。查处清理“散乱污”28处,取缔违规企业3家。五是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加强外来人员摸排管控。建立镇村干部包保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技防+人防”管控机制,利用济宁报备程序和济宁市内货车司机报备二维码,加强货车司机管理。扎实做好区域核酸检测轮检工作,确保不漏一人;建立疫情防控日调度工作制度和居家监测人员闭环管理机制。

二、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是镇域经济总量偏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后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提质进展缓慢,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有待突破。

二是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风险依然存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快推进亿泰焊接新厂项目建设,助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整治闲置、低效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土地入股、厂房租赁等方式,破解土地制约,加快项目落地,逐步调整镇域经济结构。加强重点税源的数据分析,研判税收趋势,找准问题症结,为重点税源企业解忧助困。

(二)细网格、善治理,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建设村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打造社会治理工作品牌,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村级网格化组织体系。深化“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模式和“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划片定岗、邻里互助”镇、村两级联动组织体系,深化“三零”创建,推行“平安周例会”机制,确保各类问题不出镇、不反弹。整合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协助解决矛盾纠纷。深化“文明银行”,推进乡村文明。实行弱势群体关怀计划,对鳏寡孤独、精神病人、留守儿童等包保到人。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建设镇级公墓,开展殡葬用品专项治理。广泛开展“广场舞大赛”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群众满意度大提升”走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大外来人员排查管控力度,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设立驻地门市安全员,每名机关干部包保3-5个商铺,定期进行安全提醒。

(三)补短板、增福祉,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加速推动土地流转,推进建设镇级为农服务中心,下大气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培育过50万元的村。招引小加工项目,解决土地流转后群众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驻地社区建设水平,逐步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抓住原S319大修契机,实施道路两侧污水管网、绿化提升工程。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对山营路、张海路、申闫路等重点路域及梨行、刘桐梧、黄庄等重点村高标准提升。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制定各村整治提升规划。落实环保各项措施,治理道路扬尘,加强巡查,坚决取缔“散乱污”企业。用好市政驿站,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水、气、厕改市场化。

(四)提能力、转作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持班子成员带头示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工作要求,规范党委决策程序。建设学习型机关,打造镇级党校教学点。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学习论坛,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镇村干部队伍。积极完善在外人才库、高校学生库、参军积极分子信息库,储备更多人才资源。深化月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落实党管意识形态责任,加强正面宣传,推介马村资源禀赋。开展舆情处置培训,提升与媒体、群众交流能力。狠抓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完善提醒建议制度,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定不移纠治“四风”,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