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丨嘉祥县探索“三度”模式打响“嘉·快办”政务服务品牌
- 发布日期:2023-06-01
- 浏览次数:
近年来,嘉祥县持续深入“放管服”改革,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营造便利环境作为重点突破口,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动提升星级便民服务站建设,深化数字赋能、强化服务提质、注重改革引领,实现群众“不出社区门”就能享受“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优质政务服务,切实有效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打响“嘉·快办”服务品牌。相关经验获得人民日报、光明网等刊发报道。
深化数字赋能
“码上办事”有速度
一是优化标准模板,提供“码上晓”服务。梳理就业、社保、医保、卫生健康等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30项高频业务,整合到社区便民服务站“码上就办”二维码墙。社区群众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知晓所需办理事项的全部申请材料及标准化示范文本,极大程度上提升事项申请成功率。针对老年人、留守妇女等对网络、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群众,同步制作高频事项折页便携式纸质版服务指南。二是制作拟办视频,打造“码上看”服务。以场景化二维码为依托,汇总分析申请人对模板内的政策不理解、填写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录制相关填写、网上操作视频和“便民小贴士”等温馨提示,制作居民医疗保险申报缴费、生育手册备案等剧场化视频80余个,为申请人展示相关填写要点,并对其中的政策和审批标准进行解释,让申请人对所申请事项有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的理解。三是发挥网格员作用,实行“码上来”服务。整合各类社会治理网格员、政务服务代办员等队伍,推行“群众码上点单、网格员马上来办”服务,特别是针对残疾、孕妇等困难群体,每户张贴办事二维码,通过“民情连心卡”、“楼长夜话”等形式,构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员接单—群众评单”精准对接服务模式,累计收集群众需求203余个,解决问题198个。
创新服务模式 帮办代办有温度
一是实行“三色”管理,健全代办人员服务队伍。按照“一般群众指导帮办、特殊群众上门代办、有需求群体寄照捎证”服务需求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完善红、蓝、黄代办人员储备,红色代办员以社区网格员、村居两委代表、社区党员为主体,蓝色代办员以楼宇长、热心群众、志愿者、退休教师干部等乡贤为主体,黄色代办员以美团骑手、毕业未就业学生、待业青年等自由职业者为主体。通过毛遂自荐、代办员你说我议、“巧做百样菜”比赛、代办流程群众评等方式,实现代办人员台账动态更新,目前全县纳入“三色”台账管理人员达1000余人。二是建立“材料仓库”,升级“同桌领办”服务模式。推进服务事项申请表精简化、字段化、选项化、制式化,降低填写难度,梳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6个高频事项,群众可在申请表直接打“勾”选择;梳理“食品小餐饮、小作坊登记”等4个常办事项,制作反向提示问题清单,提供规范填写示例,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对辖区内群众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水电气暖户号、营业执照等10余类证照合同信息,以身份证为识别码分门别类形成“材料仓库”,实现一次归档、多次复用。对于入库“材料仓库”的各类证照,县镇社区三级联动开启“主动提醒、超前服务”模式,提前一个月以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企业群众证照到期时间,提醒其及时办理后续手续。同时,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立无柜台服务区,实现代办从“面对面”到“肩并肩”“手拉手”的“同桌领办”服务。三是开通“云上直播”,拓宽企业群众帮办服务渠道。定期对居民关心的社保、医保等热点问题及企业关注的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等业务开展专场直播,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业务负责人现场演示业务办理流程。邀请县、镇两级党代表进入“小嘉说事”工作室直播间,党代表分享对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认识和思考,业务骨干就当期选题领域涉及的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事项等进行重点讲解,主播同网友在线开展现场互动和即时答疑。目前,已进行线上直播9场次,直播观看近5000人次。深化“云帮办”服务效能,选取祥城北苑、卧牛山社区便民服务站作为“小嘉”工作站分站点试运行,梳理推出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灵活就业人员减员等10个高频服务事项,通过远程视频、文件互传等功能,实现“云端”帮办代办371次。
注重改革引领 流程再造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