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收获进入尾声
一、土壤基本墒情状况:
本监测周期为2023年5月25日至6月9日,5月29~30日出现小雨天气,全县平均降雨量9.0毫米,最大降雨量14.6毫米(满硐站),6月3日夜间到4日白天出现小雨天气,降雨量较小,降雨的发生对小麦收获带来不便,延迟了小麦的收获进度。通过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南部镇街砂质土和砂壤土表层土壤水分处于欠墒水平地块较多,全县农田土壤墒情0-20cm土壤水分重量含水量平均为17.06%,土壤水分相对含水量为67.79%,20-40cm土壤水分重量含水量平均为17.93%,土壤水分相对含水量为71.14%。依据小麦收获期和夏播作物种植土壤墒情综合评价指标分析,田间土壤水分为适宜,但随着高温天气下土壤水分蒸发加大,夏播作物播种后应及时采取灌溉补水措施保障一播全苗。
二、墒情分析
目前我县小麦收获已进入尾期,处在夏播作物播种期,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收获、晾晒、存储,但高温天气降雨量偏少情况下,土壤水分散失蒸发量加大,对夏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的播后全苗增加了困难,要及时的进行造墒播种和播后浅水灌溉补墒。
三、墒情变化趋势预测
近期我县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利于冬小麦收晒。建议各乡镇利用有利气象条件,结合冬小麦成熟情况抢时收获,夏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播种后要进行补水灌溉,保证夏播作物的一播全苗,奠定好夏播作物的高产基础。
近期我县全部镇街日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局部37℃,小麦收获和夏播种植时避开高温,注意防暑。
四、对策措施
1、利用晴天天气抢时收获小麦,收获后抢时晾晒,保障小麦及时颗粒归仓。
2、夏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要造墒播种或播后小水灌溉,提高土壤水分,保证出苗质量。夏玉米出苗后注意防治田间飞虱危害,及早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3、夏播作物田间若遇大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夏播农作物苗期发生渍涝灾害。
4、大蒜和小麦田间套种辣椒、棉花及时加强田间农事管理,防治病虫害,适墒追肥。
五、墒情监测数据
监测点编号 | 小麦未灌溉水浇地 | |||
0~20cm 重量含水量 | 20~40cm 重量含水量 | 0~20cm 相对含水量 | 20~40cm 相对含水量 | |
370829z001 | 15.31 | 17.12 | 60.75 | 69.89* |
370829J001 | 14.76 | 16.76 | 58.57△ | 67.54* |
370829J002 | 15.10 | 16.57 | 59.92△ | 65.75* |
370829J003 | 16.07 | 17.43 | 63.76* | 69.22* |
370829J004 | 18.12 | 19.35 | 71.90* | 76.79* |
370829J005 | 17.93 | 18.56 | 71.43* | 73.65* |
370829J006 | 18.01 | 18.45 | 71.47* | 73.21* |
370829J007 | 16.17 | 18.99 | 68.13* | 75.36* |
370829J008 | 17.98 | 18.95 | 71.35* | 75.21* |
370829J009 | 18.76 | 19.13 | 73.63* | 77.54* |
平均值 | 17.06 | 17.93 | 67.69* | 71.14* |
冬小麦进入灌浆期
一、土壤基本墒情状况:
本监测周期为2023年4月25日至5月9日,5.3-5.4日出现降雨天气,最大降水量31.7毫米出现在黄垓镇,全县平均降雨量21.3毫米。根据全县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监测结果统计,0-20cm土壤水分重量含水量平均为19.14%,土壤水分相对含水量为76.43%,20-40cm土壤水分重量含水量平均为20.18%.土壤水分相对含水量为80.71%。依据小麦灌浆期土壤墒情评价指标,冬小麦灌浆期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适宜为65-85%,综合评价小麦田间土壤水分为适宜。
二、墒情分析
降水的发生进一步补充了小麦田间土壤水分,满足了小麦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对小麦提高千粒重极为有利。
三、墒情变化趋势预测
据气象预报,近期无明显降雨,气温逐渐回升,有利小麦灌浆,要切实做好此期小麦病虫害管理,力争小麦丰产丰收。
四、对策措施
1.当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是提升小麦千粒重的关键生育时期,也是小麦形成高产的关键期,建议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芸苔素内酯等配方的叶面肥的方式防止小麦根系早衰,增强小麦落黄期的抗干热风能力。
2、小麦灌浆期是蚜虫和锈病等病虫害多发期,尤其是条锈病,一旦爆发,会严重造成小麦减产,要以“一喷三防”为依托,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五、墒情监测数据
监测点编号 | 小麦未灌溉水浇地 | |||
0~20cm 重量含水量 | 20~40cm 重量含水量 | 0~20cm 相对含水量 | 20~40cm 相对含水量 | |
370829z001 | 19.74 | 20.70 | 78.97 | 82.75 |
370829J001 | 18.10 | 19.07 | 72.41 | 76.32 |
370829J002 | 19.55 | 20.62 | 78.18 | 82.33 |
370829J003 | 19.46 | 20.71 | 77.88 | 82.16 |
370829J004 | 18.74 | 19.95 | 74.85 | 79.82 |
370829J005 | 19.10 | 20.03 | 76.36 | 80.92 |
370829J006 | 19.55 | 20.57 | 77.36 | 82.28 |
370829J007 | 18.80 | 19.87 | 75.62 | 79.48 |
370829J008 | 18.99 | 19.95 | 75.23 | 79.78 |
370829J009 | 19.35 | 20.32 | 77.39 | 81.29 |
平均值 | 19.14 | 20.18 | 76.43 | 80.71 |
注:*适宜、△干旱、☆水分过多 审稿:徐召俊 撰写:陈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