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镇巧用“1234”工作法,提升救助工作质效
- 发布日期:2024-08-06 10:29
- 浏览次数:
- 录入人:嘉祥县马村镇人民政府
- 信息来源:嘉祥县马村镇人民政府
成立“1”支队伍。在全镇成立一支80余人的社会救助工作服务队,建立“困难群众救助 主动申报日”制度,走千家、进万户,将社会救助触角延伸到村,今年以来,及时解决各类群众救助诉求累计70余件。开好“2”个会议。组织开好社会救助政策宣讲会,着眼于提升镇村社会救助工作服务队的业务能力,半年来,观看社会救助大讲堂12次,共有100余人接受培训。组织开好救助工作研判会,根据突发情况,特别针对各村在低保扩围、临时救助中遇到的困惑、堵点、难点,邀请县民政局救助科及时到基层一线,共同分析研判,答疑解惑,目前已召开3次研判会,梳理解决疑难问题10余件。完善“3”个机制。一是优化县、镇、村三级救助服务联动机制,实现“分级响应、全面摸排、层层筛选、重点抓取”,使得信息收集全覆盖、入户排查更精准、发现问题及时报、救助帮扶更有力。二是强化部门高效协同配合机制,民政部门牵头,强化与残联、教育、人社、医保等部门的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推进部门之间信息数据比对,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常态监测,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脱贫户、意外遇困群众、重病患者等对象的比对监测,促进社会救助信息化,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极大提高救助时效性。三是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村级考核,用好考核监督棒,对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较好的村实行加分制,开展不利的村实行扣分制,确保救助工作顺畅开展。落实“4”个必访。依托各村网格化工作平台,社会救助工作服务队每月坚持对重病家庭、残疾家庭、高龄独居老人和重点监测困难家庭等四类困难群众必访4次,每月走访1200余人/次。通过走访及时掌握各类群体的生活近况,询问生活困难,满足基本需求,全面推动社会救助基层服务质量提升,让社会救助更加便捷高效有温度,让困难群众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