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点赞嘉祥:种植能人回乡,木耳产业起势
- 发布日期:2025-07-21 11:07
- 浏览次数:
- 录入人:嘉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信息来源:农村大众
7月1日,《农村大众》刊发《种植能人回乡,木耳产业起势》,报道了在嘉祥县马村镇小小木耳产业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
原文如下
村民在祥润生态农场采摘木耳。
虽是烈日当空,但嘉祥县祥润生态农业开发家庭农场(以下简称祥润生态农场)的木耳大棚内却温度适宜。木耳种植棚里,十几名工人正在采摘木耳,身下的小桶里渐渐堆起黑色“小山”。旁边的晾晒棚里,几名工人正将刚采摘的鲜木耳均匀铺开晾晒。
“我们在马村镇的27个木耳大棚全部采用立体吊袋种植模式,大幅提高了种植效率。传统的地摆式木耳大棚每亩只能种1万包,这种立体种植模式每亩至少能种2万包。”祥润生态农场负责人胡建生说,这种新式种植模式还能更好地控制大棚温度,让木耳尽量在16℃—25℃的温度区间内生长,极大提高了木耳品质。
“现在,全国各地哪里的客户都有。我们又扩建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养菌室,专门用来生产菌包,日产菌包2.2万包。”祥润生态农场管理人员杜春英说。为确保木耳品质,从原材料配备、菌包培育,到木耳采摘与晾晒等各环节,农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下一步,祥润生态农场计划把木耳大棚扩展到100个,实现菌包自产自用的同时,建成从木耳菌种生产、销售,到木耳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马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探索“组织+人才+资本”融合发展,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招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培育,发展能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的小微乡村产业。其中,祥润生态农场牵头发展的木耳产业逐渐脱颖而出,成效显著。
“原来我一直在新疆种木耳,现在在那边还有800多个木耳大棚。”胡建生说。前两年,为了家乡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招引、支持下,他决定返乡建厂,带动本地木耳产业发展。
随着种植规模渐渐扩大,去年祥润生态农场销售木耳达7.5万斤,销售木耳菌包达45万包。与此同时,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种植木耳,帮助周边2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可帮助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
如今在马村镇,小小木耳产业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木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业机会。“像我们这样年龄大的来这里上班,不仅离家很近,还能挣不少钱。干一天就是100元,几乎天天有活干。”70岁的马村镇西陆村村民陆连义一边晾晒木耳,一边说。
“马村镇坚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思路,强化人才回引、阵地建设、协同发展,持续推广‘组织+人才+资本’发展模式,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优村级富民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马村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曹乐胜说,为支持木耳产业发展,该镇联合嘉祥农商银行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客群营销,针对木耳种植行业特点,创新推出按揭农业信贷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破解农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来源:农村大众